《盖世唐皇》小说全文精彩试读 第十六章 殿堂争论

发布时间:2023-10-29 编辑:小编

樊子盖手持玉圭,面无表情道:“高句丽距我大隋数千里之遥,间有大洋阻隔,需得跋山涉水,绕道辽东。而大军远征,悬于境外,凶危莫测。一旦有疫病滋生,又或天灾阻道,臣恐山河动荡。兵法有云,未虑胜,先虑败,臣请陛下思之。”

他身侧一位红袍老者,稍稍迟疑了片刻,随后也硬着头皮往前踏出一步:“臣苏威附议,自古以来,天子不可轻出,陛下运筹帷幄,遣得力将军前往便可,高句丽不过疥癣之患,不足为惧,陛下何苦立危墙之下?”

这是苏威,当朝重臣,三朝元老,其父乃前朝度支尚书苏绰之子,曾辅佐宇文泰改革,功高望重。

大隋代周之后,苏威亦备受隋文帝赏识,与已故渤海郡公高颍辅佐先皇,并参机要。

至今上继位,苏威又曾任尚书右仆射。虽于大业三年因事罢免,可在起伏之后,又得任太常卿、纳言,不但位列选曹五贵之一,更是朝中实际性的宰执,可见爱重。

苏威本不赞成杨广东征高句丽,可心知这位不爱听人谏言,故而隐忍至今,只是杨广要亲征,苏威是万万不敢同意的。

杨广则依旧不说话,只微微摇头,脸色已经不霁。

那御史大夫裴蕴,却在这刻出列,神色不满的说道:“高句丽之征,朝堂之内早已争议多次,早有结论。陛下的出兵诏令,也在大业七年,就已发出。二位莫非是要陛下,自食其言吗?这发出的诏书,难道还能收回不成?”

他说到此处,又冷笑着问:“樊尚书说前车之鉴,后事之师,此言大谬,也有失公允!我朝自从大业四年起,即开凿永济渠,并遣人打探绘制辽东与高句丽地形,又在涿郡聚集粮草军资,另造海舰三百。陛下为此战处心积虑,积聚四载,樊尚书却言陛下未曾殷鉴前过?”

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则紧随其后,声如洪钟:“陛下百万雄师,旌旗蔽空,此等出师,亘古未有,再有我军兵精粮足,军甲器械远胜那高丽小国,待挥师而至,那弹丸夷蛮必望风而靡!有何风险可言?”

樊子盖闻言稍作凝思,就又继续言道:“大业元年,朝廷发四百万民力,营建东都,开通济渠;大业二年,招二百四十万丁男掘堑,自龙门东接长平、汲郡,抵临清关,度河,至浚仪、襄城,达于上洛,以置关防;大业三年,朝廷又发二百四十万人修榆林长城;大业四年,天子再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;

大业五年,征吐谷浑;大业六年,陛下南巡,又修江南河。如今各地百姓早已不堪重负,闻役而变色。尤其河南山东等地,不但民生凋敝,耕稼失时,田畴多荒。

臣请陛下体恤,将出征之日,稍稍延后。再或者,遣一大将领军东出。正如宇文大将军之言,高句丽弹丸夷蛮,我朝何需以牛刀杀鸡?”

后续精彩内容,点击下方关注我们,回复书名即可阅读!
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资讯> 《盖世唐皇》小说全文精彩试读 第十六章 殿堂争论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