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日之无常是哪本小说的主角 抗日之无常为主角的小说

发布时间:2023-10-29 编辑:小编

五内如焚,六魄饿掉,七窃冒火,八节徒劳,九死一生,十实难熬”;“领的是七折八扣的票子,戴的是怒发冲冠的帽子,穿的是脚踏实地的鞋子,内衬空前绝后的袜子,身着千补万缝的裤子,住的是东倒西歪的房子,盖的是流通空气的被子,过的是缺米少面的日子,怕的是亲友请客的帖子,四季是愁眉不展的脸子”。

克扣薪饷之外,马鸿逵还经常利用兵工给他种田、盖房子,剥削士兵劳力。他的王太堡、大关桥、小关桥一带的土地,都由保安部队耕种,中山公园由一团炮兵替他栽花种菜。公园大门上的横额“万物育焉”,人们讥为“万物育马”。1934年,马为纪念马福祥,呈请南京政府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宋子文拨款二十万元,由宁朔县王太堡至平罗通吉堡,开挖了一条长一百二十里的水渠,取名云亭渠(即现在的民生渠)。全部工程由兵工修做,马只开支工具、材料费三万余元,其余经费全部吞没。马在银川新华街建“云亭纪念堂”一座,地址均是强拆民房而得,工程亦由兵工负担。1936年春,马又从国民党中央领来数十万元,开辟宁夏至平凉公路青铜峡段,除技工工资及炸药等费用外,动用兵工,未给分文。l940至1945年的两次整修包兰公路,马均领来大批经费,全部私吞,工程全部由部队修做。

马鸿逵在统治宁夏十七年中,压榨掠夺的方法,可说是无孔不入,点滴不漏,所得财富,达到了惊人的数字。据传宁夏解放前夕,他雇佣美国陈纳德的飞机,以运羊毛为名,替他运走黄金达七吨半之多。

历史上罕见的暴政——征兵

“有兵就有权,有权就有钱。”这是马鸿逵的基本信条。兵是马鸿逵的命根子。所以他在统治宁夏的十七年中,几乎是年年征兵,扩充军队,征兵成了宁夏人民最大的灾难。据l935年宁夏省政府统计,全省人口为一百万零二千多人,到l941年普查人口,降至七十三万多人,到解放前夕,估计最多也不超过

七十五万人。而马鸿逵在解放前夕的军队,有步兵三个军,骑兵一个师,加上地方部队及马鸿宾的八十一军,约在十万人以上。这样,宁夏每七个半人中即有一个兵。因而宁夏的兵役就成了历史上罕见的暴政。

在1940年以前,马鸿逵每年征兵一次。据统计,从1938年至1940年三年中,共征兵三次,兵额二万五千余人,加上每年补充逃、亡的数字,共约二万七、八千人。当时全省壮丁总数约十四万人,平均每五个壮丁中即有一人应征。1940以后,则往往年征二次。从l941至1948年的八年中,共征兵达十二次。在

征兵期间,有的雇佣充数,有的贿谋规避,有的自残身体,或举家逃匿。1938年,平罗姚伏堡一农民为避当兵,把自己弄成哑吧。1940年,中卫李尽忠服食大量巴豆,腹泻脱水而死。1943年,王洪堡(今望洪)一人自己砍折右腿。1948年,保安处一新兵自剁右手一个手指,马鸿逵又以逃避兵役罪将其枪毙。此外,用针刺破眼球,用石砸去门牙,用毒药糜烂下部伪造梅毒,以及用其他办法躲避兵役者,常有发生。但是马鸿逵的手段更毒辣。征兵令下,全省部队、保甲一起动员,四处抓兵,一时路断人稀,如临大敌。兄逃弟替,父死子承,一户跑则一甲负责,一甲无兵则全保公摊,真是殃及九族,祸延乡里。

后续精彩内容,点击下方关注我们,回复书名即可阅读!
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资讯> 抗日之无常是哪本小说的主角 抗日之无常为主角的小说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