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偃师记》偃师记大结局精彩试读

发布时间:2023-10-29 编辑:小编

那是前不久,我跟二叔去淮阳参加一个隐秘的聚会。二叔早年走南闯北,通晓一些阴阳风水,避死延生之术,平日里遇寺便进,见观便入。

我们当时刚刚下车,他便迫不及待拉着我去淮阳这边的一个古寺中。

正是在这座寺中,我们遇见了说这个故事的人。

先说那个古寺,寺名莲果,面积并不大,却来历悠久,据说甚至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。寺庙东西两侧,坐落着密密麻麻,不可计数的功德碑。

其中有一座石碑上,所刻的捐赠者,赫然便是民国一代枭雄,那位以袁为姓之人。

我们进寺烧了两柱香,便在这片功德碑林中往来踱步,追古抚今,也别有一番意味。

也是在这时,看见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,对着其中一座功德碑,久久驻步。看他的样子,似乎和这座功德碑大有渊源。

二叔当时也是闲的没事,就带着我上前攀谈了几句,交谈中,那个男坦然承认,这座功德碑正是他的家祖所留。

我听到这里,除了感慨下他家的家传悠久,就顺便往那座功德碑上瞄了一眼,上面铭刻着那位捐赠者,当年捐赠了800银元。

800银元啊!这在民国时期可不是一个小数目,当时一个小康之家,一年花费也不过150银元。

想到这里,我不禁肃然起敬,同时对那位男子的家祖更加好奇。

那个男子可能也是来了谈兴,就和我们聊起他的那位家祖当年的一段奇诡经历。

故事开始于三十年代的上海。

那时的上海,又被称为十里洋场,每当夜幕降临,华灯初上,穿着旗袍的女子,摇曳着腰肢,走在车水马龙的路上,为这座远东第一都市,增添了几分风雅。

而那个男子的家祖,当年还只是一个年轻人,他虽然出身显赫,却也有常人所不能理解的苦衷。

那就是当时的年代,对他这种家境出生的子弟来说,婚姻之事,仍是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。

年轻人虽然抗拒着家里安排的婚事,却也知道违逆不了,几番交涉后,家里终于松了口,让他自己去外界散散心,玩够了再回来。

年轻人当即收拾好行李,踏上了远去的火车,他却没想到,这一走,竟会如此深远的改变了他的一生。

当时世道虽乱,但年经人有意避开那些四战之地,一路走走停停,倒也浏览了不少河山景色。而在这不断行走中,他来到一处三山之地。

当地人说这里穷山恶水,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那三座大山。

那三座大山相对坐落,上面林木幽深,云雾缭绕,有人说在三山中间还包围着一座湖,当年一位J阀兵败逃到此处,在湖中埋了如山如海的宝藏,但一直没有人能找到。

年轻人一听就来了兴趣,他家境阔绰,对所谓的宝藏自然没有太大兴趣,就是对这种奇诡的传说十分好奇,恨不得穷根问底。

后续精彩内容,点击下方关注我们,回复书名即可阅读!
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资讯> 《偃师记》偃师记大结局精彩试读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