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譬如朝露》小说精彩试读 《譬如朝露》最新章节列表

发布时间:2023-10-29 编辑:小编

“别说了,老子的明珠肯定不是哑巴。”方天明有些恼火,右手食指指向了正摇着头叹息“这么大了还不说话十有八九是哑的……”的邻居张得禄。他说到“明珠”两个字时,怀里的孩子侧了侧头看向他的嘴。方天明大喜:“你们看,她能听得见、也听得懂自己的名字。多数哑巴都是聋子,她听力正常,肯定不会是哑巴。”

虽然这个逻辑似乎不太通,但亲友们看见他是真的有点动气了,一时也不敢再往下说。恰在这时一个小男孩从屋外跑进来,边跑边嚷着:“谁说我妹妹是哑巴?你们才是哑巴呢!”跑到小摇车前停了步,转身叉腰看着周围一圈大人。小男孩有一张酷似母亲的俊秀瓜子脸,皱着眉摆出自认为很凶狠的表情。一大一小两个男人动了怒,亲友们顿时觉得好心被当作了驴肝肺,心里摇着头,渐次走出房门散去了。唯有孩子的奶奶无法掩饰脸上的担忧:“这孩子要不是哑巴,那可真的是个闷豆儿,怎么还不说话呢?”

“闷一点也好,省得吵闹,有一个成天闹不停的已经够了。”跨进门的是这家的女主人纪秀兰。

自此方明珠得了个小名,唤作“闷豆儿”。

一岁三个月,“闷豆儿”终于开口说话了,之后她掌握的词句很快赶上邻居同龄的孩子,她从三岁开始学识字和算术,进度也并不比素以聪明伶俐著称的哥哥更慢,方天明和纪秀兰就此松了一口气。然而很快他们又发现,自家女儿在邻居大人小孩眼里,仍然是个笨小孩。

这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,城镇居民的住房基本都由工作单位解决,方家也不例外,住在纪秀兰的工作单位——城乡信用合作社的房子里。一栋石头主体的两层楼,上下各三间房,和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通道。楼梯是靠外墙修的,就地取材用当地盛产的麻石砌成。楼上正中一间是信用社办公室,尽头一间稍大,是方家一家的住所,二楼的外间住着信用社的另一个员工,一楼则借给了乡公所的两个干部。

乡公所是乡一级的政府机构的办公场所。20世纪70年代中国尚无“城镇化”概念,县城所在的区域也划成一个“乡”,就唤做“风城县城乡”。乡公所一座二层办公楼居南,一座平房住宅朝东,城乡信用社二层小楼居西,北边则是云母矿的简易一层职工住宅,和铁匠张得禄家的私宅平房,合围成一个院落,居住着合计9户人家,在鼓励生育的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初,每家都有两到三个孩子。中间大概四五十平米的院子里,公共的自来水龙头和水池是大人们洗菜洗衣服打水的地方,其余地方就是十来个年龄相近的孩子聚集玩耍的场地了。

三岁的方明珠坐在信用社的楼梯上,对邻居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的问题一一作答。

后续精彩内容,点击下方关注我们,回复书名即可阅读!
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资讯> 《譬如朝露》小说精彩试读 《譬如朝露》最新章节列表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