军机处二百年

来源:网络

状态:连载中

作者:袁灿兴

主角:

微信阅读


精彩内容阅读

军机大臣名义上是共同议事,实际上由首席军机大臣做主,“军机大臣多至六七人,而权实操于领袖,新进者画诺奉行,徒拥虚名也。”

各省发来的奏折,如果皇帝发给军机处商量,则先由首席军机大臣阅览,然后再由他指定某位军机大臣翻阅,未经指定的军机大臣不得观看。军机大臣被召见时,可以各抒己见,一般由首席军机大臣首先发言,其他军机大臣发言时不大会悖逆首席军机大臣的意思。

军机大臣要轮流在军机处值宿,以备皇帝随时召见,提供意见。召见一般每日一次或数次,商量各种军政要事。皇帝至圆明园或出巡时,除安排个别人留京办事外,其他军机大臣都要随行,随时准备接受皇帝咨询。乾隆初年,考虑到张廷玉年迈,还特意为他修建了精舍,以让他住得舒适点。

自军机处设立后,军国大事概由军机处负责。用兵时,由军机大臣决定战略方针,皇帝批准之后,再以谕旨发往前方。前方将领的请示,经由军机处讨论,奏报皇帝批准后,再发往前方执行。至于用兵时的兵马粮秣、山川地形、人文地理之类,概由军机处主持策划,这便是后世参谋本部的雏形了。

军机大臣原先只在后方出谋划策,到了乾隆年间,由于大小金川战事旷日持久,不能取得突破,乾隆便令首席军机大臣讷亲往前线统兵指挥,结果却让讷亲死于刀下。

讷亲是满洲镶黄旗人,祖父遏必隆是清代名将,死后佩刀被收入皇宫,名“遏必隆刀”。讷亲年轻时曾在宫内做侍卫,被雍正所熟知,以为可以重用。

雍正十一年(公元1732年)讷亲入军机处,此时不过三十余岁。乾隆登基后,初期依赖于鄂尔泰、张廷玉等老臣。但乾隆是何许人也,自然不愿受老人限制,而要培植自己的亲信。年轻勤敏、能体会“圣意”的讷亲,受到乾隆青睐,恩眷尤厚。

讷亲能被乾隆看重,自有他的可取之处。讷亲为官清廉,为了杜绝有人前来行贿,特意在宅门口养了条巨獒。讷亲出巡江南时,各省供应,极为奢华,讷亲一概回避,乾隆对此大为满意,表扬道:“伊素性谨慎,朕所深知。”

讷亲在各省整治河道,办理赈灾,整顿吏治,颇有功劳。到了乾隆十年,讷亲被授内阁保和殿大学士。保和殿大学士是清代文官中的最高尊荣,能得到授予保和殿大学士的人寥寥无几。讷亲之后,直至清末,只有傅恒一人得过。

老臣鄂尔泰死后,讷亲成为首席军机大臣。有清一代,如果内阁首揆不兼任军机大臣,则有宰相之位,而无宰相之权。军机大臣如果不入内阁,则有宰相之权,而无宰相之位。如果二者兼得,方为仕途圆满。讷亲二者兼具,堪为圆满。

年纪轻轻的讷亲,在军机处排名于三朝老臣张廷玉之前,满朝文武自有非议,汉人官僚更是不平。讷亲也觉得乾隆厚爱得有些过分了,上疏称自己资历浅薄,不敢排名于张廷玉之前。乾隆想想也是,就弄了个折中办法。军机处奏事时,凡满文奏折,则讷亲排名在前,凡汉文奏折,则张廷玉在前。虽在排名上玩些花枪,讷亲掌握军机处已是不争事实。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库> 军机处二百年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