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战纪实:丛林之虎

来源:网络

状态:连载中

作者:李幺傻

主角:

微信阅读


精彩内容阅读

关于缅北野人山的情景,杜聿明在以后所写的回忆录中说:“各部队经过之处,多是崇山峻岭、山峦重叠的野人山及高黎贡山,森林蔽天,蚊蚋成群,人烟稀少,给养困难。本来预计在大雨季前可以到达缅北片马附近,可是由于沿途可行之道多为敌人封锁,不得不以小部队牵制敌人,使主力得以安全转进:因此曲折迂回,费时旷日。至六月一日前后,军直属部队的一部及新二十二师到达大洛;九十六师到达孟关(孟拱西北)附近;二百师到达中缅边境南坎附近;黄翔部到达国境泸水附近与国内宋希濂部取得联系。”

野人山、高黎贡山、大洛、孟关、孟拱、南坎,这些地点,都是两年后中国军队的反攻必经之地。在杜聿明提到的这些地方,中国军队都与日军发生过激烈交战,并战胜了日军。

杜聿明接着写道:“自六月一日以后至七月中,缅甸雨水特大,整天倾盆大雨。原来旱季作为交通道路的河沟小渠,此时皆洪水汹涌,既不能徒涉,也无法架桥摆渡。我工兵扎制的无数木筏皆被洪水冲走,有的连人也冲没。加以原始森林内潮湿特甚,蚂蝗、蚊虫以及千奇百怪的小巴虫到处皆是。蚂蝗叮咬,破伤风病随之而来,疟疾、回归热及其他传染病也大为流行。一个发高热的人一经昏迷不醒,加上蚂蝗吸血,蚂蚁侵蚀,大雨冲洗,数小时内就变为白骨。官兵死亡累累,前后相继,沿途尸骨遍野,惨绝人寰:我自己也曾在大洛患了冋归热,昏迷两天,不省人事。全体官兵曾因此暂停行军,等我被救治清醒过来时,已延误了二日路程。我急令各部队继续北进,而沿途护理我的常连长却因受传染反而不治。二百师师长戴安澜因重伤殉国,团长柳树人阵亡,第九十六师副师长胡义宾、团长凌则民为掩护主力安全而牺牲。”

几十年后,读到这段文字,还让人心生惊恐。

所有走出了野人山的战士,都对蚂蝗谈之色变。

我曾经采访过一名参加过攻打高黎贡山的老兵。这场战役发生在1944年,就是中国远征军开始反攻的时候,新一军在缅甸从西向东打,11集团军和20集团军组成的滇西远征军在云南从东向西打,两支中国军队要打通一条通道,让战略物资进入中国境内。

滇西远征军反攻的第一站,就是攻打高黎贡山,翻过高黎贡山,就是松山、腾冲、龙陵,当年,滇西远征军最惨烈的血战就发生在这些地方。

高黎贡山海拔两千多米,异常陡峭难行,远征军只能仰攻,而日军在高黎贡山的每一处隘口,都修建了坚固的工事,顽强阻击。

老兵说,当年远征军攻打和翻越高黎贡山,将近两个月。几万远征军,一步步踏上高黎贡山,又一步步地走下山。其中,有几千人倒在了山上。那两个月里,山上的蚂蝗和蛆虫从来都没有那么多过,蚂蝗吃活人,蛆虫吃死人。抬头望去,树枝树叶上,密密麻麻都是赤黄色的蚂蝗,全高黎贡山上的蚂蝗都来到了那两条远征军行走的路上,等着吸血。而脚下,密密麻麻全是蛆虫,因为敌我伤亡太多,路面上倒下的尸体排成行,蛆虫就拼命繁殖,爬满了尸体,变成了一条白色的河流。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库> 抗战纪实:丛林之虎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