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说> 书库> 我们的老院

我们的老院

来源:网络

状态:连载中

作者:佚名

主角:王大爷小牛

微信阅读


精彩内容阅读

白家老爷子祖辈两代给我们大院对门的泰山永油盐店当伙计,干得是卖力气的活儿,拉一辆排子车运送货物,都是他们父子来干。只不过,老白的父亲拉的车是木轱辘的,老白改拉胶皮轮子的了。那是泰山永兴旺的时期,我们大院对门这个店,只是它的一个分店,还有三四家分店在花市、南横街和水道子几处,在南城一带很有点儿小名气。说是油盐店,其实是杂货店,什么都卖,就得什么都拉。那时候,白家老爷子拉着车在这几处来回地跑,活儿还是挺忙挺重的。

白家老爷子有的是力气,白家老妈虽然有过大出血,却依然很有气力。两口子长得有些膀大腰圆,敦敦实实,五个闺女却都长得苗条水灵,让我们大院街坊感慨,老天爷真的是瞎了眼。五个闺女,不仅长得不错,学习还都挺好,虽然都没有上大学,但中专毕业之后,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,更是让她们的爹妈省心。这也更让大院的街坊们感慨,说是老天爷不是没长眼,而是长着眼呢,爹妈不行,孩子行,这叫能量守恒,是爹妈受苦受累把德行积攒了下来,给了孩子们了;是爹妈愿意做牛做马,甘当狗尾巴草,才使得闺女出落成了五朵金花。

但是,街坊们关于白家爹妈德行近乎羡慕的判断,是错误的。这样的判断错误,以前看得不大清爽,在老孙头儿家前那一片老倭瓜花前,一下子像显影液里的照片凸显,得到了证明。

闹灾荒的年月里,谁家的粮食袋子里,不是还没到月底就见底了?谁家不得想点儿辙,把自己的肚子给喂饱点儿?一般人家能够有什么法子呢?没有钱去买高价粮高价点心,没有胆儿去黑市倒腾东西换点儿粮票肉票,只能“瓜菜代”。像我妈那时候,是到天坛根儿挖野菜,包野菜馅的棒子面团子,就是我家的“瓜菜代”,来填充我们兄弟俩总也喂不饱的肚子。

老孙头儿的“瓜菜代”,是种了那么多的老倭瓜。白家的“瓜菜代”,是养了四五只母鸡。如果家门前的地方大些,白家还想多养几只,那时候,白家的三闺女刚生完小孩,坐月子正可以多吃几个鸡蛋补补身子。白家这四五只芦花老母鸡,平均每天能拾三四个蛋,便成了白家最大的财富。

白家这四五只母鸡,都是白家老妈在养,她像养孩子一样,有经验也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,而且吃得了苦,几乎每天都去兴隆街副食店去捡菜帮子喂鸡,为了和别人争一点儿菜帮子,没少怄气。还得隔一个礼拜到沙子口去买一趟麸子,要不,鸡光吃菜帮子,净拉稀屎。这些都是她的活儿。从我们大院到沙子口坐电车去,一趟只要三分钱,她也省下来,来回都是走着。她出力,鸡下蛋,白家一家能吃到这么多的鸡蛋,要说都亏了她。是她把这四五只芦花老母鸡养得很精神,很有下蛋的本事。走进我们大院,还没有迈进二道门,常常可以先听到白家的母鸡“咯咯咯”此起彼伏的叫声,每一次叫声里,都会让人联想到鸡蛋,让人羡慕,甚至心生妒忌。在那些饥荒闹得肚子里一直是饥肠辘辘的日子里,我的记忆里几乎没有鸡蛋的样子和味道。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库> 我们的老院
返回顶部